在无垠的土地上,无数新农人正俯身田地之中,努力耕耘,播种希望。
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”这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号召,旨在培养出更多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,并以此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,以便助推国家向农业强国的方向迈进。
如今,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已经开始在全国进行全面实施,全国多地在探索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的道路上破冰试水。
例如,河北省石家庄市的两位农民,便如愿获得了新型职业农民初级职称证书,成为众人眼中的能人。
生活在石家庄市鹿泉区农民李永平获得了一本证书。在证书的第一页上,清清楚楚地写着“农民助理工程师”几个大字。这件事引起了当地乡亲们的轰动。大家认真地观看之后,羡慕之余不由得感到,咱们农民是越来越受重视了。原来这庄稼地种好了,也能获得尊重。
由此,一场农民由“身份”到“职业”的转型,正在潜移默化地展开。
李永平之前曾在队伍里经过历练。他在结束服役之后,回到了老家。在这里,起初他从事养殖业,后来渐渐又转向了种植业。早就在2015年时候,他便开起了自己的小农场。
起初,李永平从事的是关于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生姜等农产品的种植。他一边种庄稼,一边开始研究种植的技术,随着技术越来越高,他自己也渐渐成为了当地农民们的老师。每当遇到难题,老乡们便跑来向他请教。渐渐地,他变成了当地小有名气农业专家。
随着李永平种植规模的扩大,渐渐地由最初的200亩地变成了1300亩地。他一个人种地忙不过来,然后便开始雇佣务工人员帮忙,从最开始的三五个人,也渐渐地变成了十几人,到了最后,竟然变成了500多人,成为一个大规模的种植基地。
有次,有人向他推荐了农民评职称的消息。打开链接后,李永平一阵欣喜,又一阵犹疑:啥样的农民才有资格评?自己符合条件吗?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,所谓的理解“职称”,就想到学历、论文,这种“高大上”的事儿如何与田地产生联系?
通过了解,李永平得知,只要在农村从事一线生产,具有一定种养殖、农产品加工、农村电商等技能,且产业达到一定规模的农民都能申请。”付凯解释,种养大户、家庭农场、农民合作社、农业企业中的专业技术骨干是重点参评对象。
此外,参加评选的农人,都对学历没有什么要求,只对农民的技能有要求。参评范围立足粮食、果蔬、肉类加工等产业,设置了作物蔬菜类、畜禽养殖类、农产品加工类等6个专业领域。对参评者不唯学历,更看重他“种了多少田、技术硬不硬,带动多少人就业增收”等情况。
最终,李永平决心成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,在经历网上申请、提交材料、参加评审等环节后,最终被评定成功。
当他拥有了这一新的身份之后,更加激发了他的自豪感与创造力。
据当前的数据统计,在河北省已有67位农民申报初级职称,认定24人;133人申报中级职称。目前,报名人数还在增长,认定工作仍在推进。而在其他的省份,同样的工作也在进行有序推进。
获取这一证书,既是对农民职业的一种肯定,也是对农民身份的一种官方认定。同时,它也是对农民这一职业的尊重。相信随着这一证书的不断普及,一种尊重农民,重视农业耕种的氛围会越来越浓厚,从而为我国高质量的现代化农业发展,奠定更为雄厚的基础。在这引起新型农人的带领之下,让广大的农民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释放出更大的活力与能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