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色天香调釉人 ——“非物质文化遗产胭脂红釉技术传承人”朱筱平

更新时间:2023-12-22 09:14:01    浏览:0

谈到瓷器外表那一层胭脂红的釉色,无数喜欢瓷器的人都为之着迷。

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,瓷器的釉色红色是极难调制出来的。在过去的电影中,有一部清朝的关于瓷器的电视剧,其中提到这样的情节:因为瓷器的红色一直很难调出来,于是做瓷器的两位师傅,竟然迷信到想用童男童女祭窑。这样听起来真是耸人听闻,

虽然有一些夸张的成分在里边,但是瓷釉中的红色,确实极难调配出来。它需要准确把握泥胎高岭土配方和陶瓷釉料中釉果的投放比例,然后才能调配出合适的颜色。

朱筱平就是一位调出“国色”的调釉大师。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“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——胭脂红釉料配制”代表性传承人、丰瑶品牌掌门。在他的手中,可以调出绝美的红色釉料,烧制出胭脂色的瓷器。

回忆起当初做实验的那段日子,他记忆犹新。

当时,他常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反复试验,废寝忘食。胭脂红的调配中,原料非常重要。他曾多次出国,不仅仅只是出国长见识,而是走遍全世界各地购买宝石红、玛瑙红等各种天然矿料;为了呈现具有官窑水准的瓷品效果,他极度讲究制作工艺和烧制温度,以至于精确到每一件瓷胎有多少表面积,该投入多少克的颜料,保证每件瓷品煅烧六次之多……当看到一件件像牡丹花一样艳丽的胭脂红当代官窑精品呈现于世,并以精美绝妙和厚重奢华的气息征服观众,朱筱平就会感到深深的欣慰和满足。

  由于探索出一套领先的烧制胭脂红工艺技术,实现了中国现代陶瓷工艺的巨大突破,朱筱平成为“非物质文化遗产胭脂红釉技术传承人”。

当获得这一称号的时候,他心中感慨万千。

 

生于1960年的朱筱平,祖辈世代制瓷,传承到他已是第八代。幼儿时期的朱筱平常跟随父母进出景德镇艺术瓷厂,是闻着樟脑油味儿长大的。瓷厂里那些大小各异、造型逼真、画面精美的瓷器,以及全神贯注低头绘瓷的师傅们,以及那总是燃烧着熊熊炉火的窑炉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。传承陶瓷技艺的理想在朱筱平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,这缘分一结就是30余年。然后随着第三届中国质量奖揭晓,一位来自江西景德镇手工制瓷传承匠人,带领他的丰瑶胭脂红扒花班组站上领奖台,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。

获奖之后的朱筱平,面对这一切好像是没有发生一样,他觉得踏实做好眼下的事情,才是最重要的。国礼文化是景德镇陶瓷血脉中抹不去的遗传基因,多年的匠心传承与创新赋予丰瑶打造国礼的超凡实力,在这条路上,他付出了太多太多。回忆起过往,他不胜唏嘘。

相较于其他釉色,胭脂红最贵族的表现是用微量金子作着色剂烧制而成,把握好着色剂用量和烧制温度显得更难能可贵。在这条路上,他反复琢磨,承担了太多的压力。

做国瓷,需要从难从严实施,做出的产品才能配得上国瓷品质。陶瓷是泥、火、人的艺术,稍有不惧,瓷器上边便会出现瑕疵,而朱筱平则用行动和成品诠释他至臻至美的制瓷态度。

朱筱平对着那座古老的窑炉暗下决心,他对自己的工人们讲:“老祖宗的国礼瓷金字招牌千万不能砸在我们这代人手里。只有青出于蓝胜于蓝,才对得起祖宗、对得起景德镇、对得起国家。总有一天,我们要将“丰瑶”打造成享誉全球的瓷器品牌,我要带着世界上最美的胭脂红来到这里,让五星红旗在商场上空高高飘扬。”